1、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
人物介紹:曲道奎1961年9月出生在山東省青州市,曲道奎系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同時兼任機器人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曲道奎1986年畢業后就開始從事機器人研究,2000年開始進入新松機器人公司。曲道奎作為一名機器人研究者承擔著國家"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關、"863"計劃、中科院重大項目和特別支持項目及省、市科技計劃等近20項科研課題。并研發出具有自主版權的高性能機器人控制器,攻克了機器人控制器開放式體系結構、激光導航、多機器人寫作控制和管理等關鍵技術。
在作為研究員期間,曲道奎利用自主技術首次的國內研制出具有自主版權的電焊機器人、弧形機器人、高速上下料機器人等不同類型的機器人產品。曲道奎潛心研究出不少優秀的作品,由于他刻苦、創新的精神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等獎項。令人值得驕傲的是,曲道奎入選CCTV2014年度科技創新人物候選。
2014IEEE機器人和自動化國際大會上,新松公司總裁曲道奎博士發表了題為《機器人將開啟中國制造業新紀元(RobotEnabledNewManufacturingErainChina)》的主題演講。他指出全球正面臨著制造模式的變革,新工業革命向我們快速走來。
在新松公司園區內建設的我國首條"用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的數字化生產線,9月已正式投產,年產能將達到5000臺工業機器人。"到2020年,新松不僅在國內要成為領軍企業,在國際上也要進入第一流企業行列。
點評:曲道奎從一名研究員轉變成新松機器人公司總裁,再到國內機器人行業的領軍人物,這一切都不是那么的順其自然。一個人與機器人打了二十多年的交道,機器人對他來說并不單單只是一個機器,而是一個沁入心血的"有血有肉"的"人"。曲道奎能取得今天的成就除了他敢作為、刻苦、創新的理念外,還有他樂觀的心態。面對如今機器人市場幾乎飽和的狀態下,曲道奎一直堅信中國機器人市場前景客觀。
2、ABB:顧純元博士
人物介紹:顧純元是全球領先的電力和自動化技術集團ABB北亞區總裁、中國董事長兼總裁。顧純元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工程專業,擁有上海交通大學學位以及瑞典斯德哥爾摩皇家理工學院工程博實學位。他于1989年加入ABB,他是全球公認的行業專家。
顧純元2009年,憑借多年累計的研發經驗和對本土客戶需求的深入了解,顧純元帶領中國研發團隊成功開發出世界上速度最快、精度最高的六軸機器人IRB120-"中國龍",之后又研制出全球最快的碼垛機器人IRB460。直到2010年,他全面負責ABB在中國的業務,在他及團隊的努力下,ABB在上海建立噴涂機器人生產基地,同時建成中國目前唯一的機器人整車噴涂實驗中興,令ABB中國機器人業務取得了翻番的增長。2014年對于顧純元而言,可稱為是職業生涯中的新紀元。2014年1月,他接過帥任,執掌ABB北亞區及中國業務,正式成為該區域首任華人掌門。
2014年,在顧純元博士的帶領下,ABB研制出YuMi雙臂機器人,據顧純元介紹,此款雙臂機器人具有視覺和觸覺,可以達到工人和機器人的和諧共處。據了解,未來雙臂機器人的裝配中興以及整個研發中心將在上海啟動。
點評:為全球公認的機器人行業專家及ABB北亞區域的首任華人掌門人,顧純元用一個又一個漂亮的成績單證明自己,不但具備深厚的研發功底,同時也具備出色的業務運營管理能力。用事實說話,用成績證明實力。
3、中科院:王躍飛
人物介紹:王躍飛畢業于西華師范大學數學系,曾任中國科學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副所長,現任復雜系統之智能控制與管理國家重點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兼中國科學院社會計算與平行系統研究中興主任。
10月在美國圣地亞哥召開的2014年IEEE系統、人與控制論國際會議(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Systems,Man,andCybernetics,IEEESMC2014)上,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研究員獲諾伯特·維納獎(NorbertWienerAward)。諾伯特·維納獎是為紀念"控制論"創始人諾伯特·維納(NorbertWiener)而設立,由IEEE系統、人與控制論學會(IEEESystems,Man,andCyberneticsSociety)管理,是該領域的最高獎項。 11月,王飛躍發表了《工業4.0--皇后的新衣?》,文章表示從科研角度而言,"工業4.0"就是"皇帝的新衣"!即便換成研發應用的角度,"工業4.0"也只能算是"皇后的新衣"--雖然不是裸體,但也只是身著T臺上的時裝,其唯一可能的結果就是為德國創立了未來的工業品牌。要害在于:不同于"大數據""物聯網"或"云計算"等名詞,一旦"工業4.0"成為未來全球工業界的"時裝"品牌之后,除了德國,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或許就只能扮演打工、代工或者"山寨"的角色了。顯然,我們不希望也不愿意看到這種工業的未來。
點評:作為中國智能系統和復雜系統領域早期開拓者之一,王飛躍為中美兩國之間的學術交流和合作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王飛躍很早就提出工業化和信息化"兩化"深度融合,他反對跟著所謂工業4.0跑,強調在合適的地方創新、自主研發。
4、發那科:稻葉清右衛門
人物介紹:稻葉清右衛門,1928年3月出生于日本茨城縣,1946年畢業于東京大學第二工學部精密工學科,后進入富士通,1972年創辦發那科,帶領公司成為世界最大的數控系統制造商。
1956年,發那科數控系統開發成功,該品牌正式開啟,同時開啟的還有稻葉的事業。在發那科,稻葉是絕對的"獨裁"。就算是1萬日元的訂單,不經稻葉批準,都不能推進。稻葉做事非常嚴謹,有時甚至不近人情,導致稻葉的領導風格被收到質疑,但是發那科的卻得到飛速的成長。1974年,發那科工業機器人問世,并很快的投入市場。發那科的成功離不開稻葉,稻葉對于發那科的事業非常用心,為了獲得更好的技術合作,稻葉有著"舍我其誰"的思想。據了解,發那科為了與西門子進行技術合作,設了酒宴。據當時參加宴會的小林回憶,對方可能醉了,忽然提議要"坦誠相見",稻葉二話沒說就開始脫衣服,最后雙方都脫了個精光。"稻葉其實一點沒醉,但他認為這次談判對發那科非常重要,如果對方脫了自己不脫,可能會破壞雙方的關系,所以在清醒的情況下仍然脫個精光。"
曾經有人問過稻葉對發那科未來的期許,他表現得十分淡然:"現在我沒能實現的,我并不期待未來全實現,繼任者也不用像我一樣做事,只要能讓發那科完整存活下來,就夠了。"
點評:稻葉雖然已經卸任社長,但是他卻一直心系發那科,發那科對于稻葉來說應該是一生的心血。一般人看來,發那科默默無聞,其實他們是機器人界的微軟。如果富士山爆發摧毀發那科,全球都會停止運作。他一輩子舍棄"小我",把全部的人生賭在了事業上,也最終在發那科實現了"小我"。
5、中國工程院院士:蔡鶴皋
個人介紹:中國機器人界的"泰斗"--蔡鶴皋,機器人及機電一體化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控制及自動化系教授。蔡鶴皋成功研制我國第一臺弧焊機器人和點焊機器人,建立了我國第一個機電控制及自動化學科博士點,為發展我國機器人技術做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機器人制造要突破瓶頸,特別是關鍵基礎部件要實現國產化;機器人研發生產要強化創新驅動;同時堅持走"官產學研用"相結合的道路,政府進行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防止出現機器人產業一窩蜂發展,突出重點,強化示范。個人事跡:蔡鶴皋中國機器人界的"泰斗",他創造了中國機器人界中的多個"第一",研制出中國第一臺弧焊機器人以及點焊機器人等。
如今在中國,工業機器人是一個熱門話題,蔡鶴皋表示:只有解決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問題,中國才有可能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對于中國工業機器人在技術上的問題,蔡鶴皋再次強調,雖然我國勞動力便宜,但是國產企業想降低機器人制造成本非常困難,關鍵元器件須從國外進口,在很大程度上制約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
對于2025年,中國要實現制造強國的夢想,蔡鶴皋認為這個愿望極有可能實現,但是過程會很艱辛。他表示,想成為制造強國必須要有高技術人才,會使用、會操作、會維修工業機器人的全面型技術人才。
在一次國內機器人洽談會上,蔡鶴皋表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國大部分制造業企業實現利潤主要靠廉價勞動力。隨著經濟發展,廉價勞動力開始缺乏。因此,近年來,制造業內出現了"機器人換人",很多最早試水機器人應用的企業已經嘗到甜頭,提高了產品質量和效率,還讓企業管理變得簡單。
點評:蔡鶴皋一個地道的北京人,在中國機器人發展道路上做出重大貢獻。在機器人的研究上不僅是單一的工業機器人,并且研究出多個空間機器人以及智能機器人,可謂是中國機器人界中的"多面手泰斗"。
6、廣州數控董事長:何敏佳
人物介紹:何敏佳廣州數控公司董事長,由于何敏佳在國內機器人行業中的影響力,被選為全國機床數控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
廣數被譽為"中國南方數控產業基地",據何敏佳介紹,目前正在籌建廣州數控工業機器人產業園,目標鎖定2017年實現年產1萬臺工業機器人,2020年實現年產3萬臺工業機器人,實現產值30億。
廣數一直以來是以數控為主,何敏佳感受到工業機器人市場的火熱后,意識到工業機器人減速機在機器人主機里的重要性,期望打破國外RV減速機的壟斷,降低機器人主機成本。廣州數控目前已實現全系列、全自主研制,產品覆蓋了3公斤到400公斤,自由度包括3至6個關節,應用功能包括搬運、機床上下料、焊接等,涉及數控機床、電子、家電等行業應用領域,可以大幅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當前,廣州數控正集中精力實現自主精密減速機的批量化生產,并在軟件控制領域努力縮小與國外的差距。"我們相信,用不了三五年,國產機器人一定能趕上國際先進水平。"何敏佳說。
何敏佳說,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巨大,增長速度快,但由于工業機器人的一些核心技術被國外封鎖,沒有形成關鍵零部件的產業化生產,即使研制和開發了一些典型的工業機器人,但是和國外的機器人相比,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不具備明顯的競爭力,國內市場基本被國外產品所壟斷。
何敏佳說,廣州數控將重點開發幾款工業機器人,力爭在功能和性能上接近國外同類品牌,形成較強的性價比,搶占市場。同時,加強工業機器人精密減速機的研發創新,使廣州數控工業機器人實現完全國產化,做到技術和成本完全可控。
點評:“精益求精,讓客戶滿意”是何敏佳先生的創造理念,也是廣數的服務精神。何敏佳先生在面對競爭日益的機器人市場,并沒有退縮,而是已低調、冷靜的態度帶領廣數打造更好的工業機器人產品。